• 带领民企闯世界的“大国工匠”-南方日报报导我校校友、广东省劳动模范、日丰企业总工程师李白千

    发布日期:2019-04-29 浏览数:3472

    122.jpg

    4月25日南方日报A13版专题报导了四川大学杰出校友,广东省劳动模范、日丰企业总工程师李白千

            近期,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正式公布,一个名为“聚丙烯管道结构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”的项目跻身其中。该项目的完成人名单中,排在首位的是一个被佛山工程师群体所熟悉的名字:佛山日丰企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白千。

            去年,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公告,42人被推荐为全国轻工行业“大国工匠”,李白千正是其中之一。他所在企业不断实现对国外企业的赶超,目前在全球铝塑管行业产销规模排名第一。

            带领民企成为“世界冠军”

            2000年,还在四川大学任塑料工程教研室副主任的李白千受到日丰公司邀请,到广东佛山“下海”。当时,这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民企。

             作为技术带头人,李白千迅速组建起研发团队。此后,这家企业的产品逐步打开国际市场。到2008年前后,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铝塑管公司之一。

            “学院派”出身的李白千,为何愿走出高校的“象牙塔”,投身制造业?“我是一个在四川乐山亚西厂区长大的孩子,从小就熟悉工厂灯火通明、机器轰鸣的氛围,喜欢机油的味道。”李白千说。

            大学时代,他越来越坚信,自己的理想就是要用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,制造质量和性能更好的产品。1984年毕业后,李白千被分配到成都新型建材试验厂,一年就成长为车间副主任。

            此时,李白千发现,自身的专业知识逐渐不够用了。他选择考研深造攻读硕士、博士。留校任教几年后,他接受了来自企业的邀请。

             “当时我特别兴奋,终于有机会回到制造业一线,最大限度发挥个人价值。”李白千说。

            现在,他所在企业的产品已出口到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,一年管道产量约为6亿到7亿米,可以绕地球12圈半。

             “最早到国外参展,我们只是一个没人重视的小企业;而现在在这个行业,全世界都知道我们这个来自中国的品牌。”李白千说。

            在微米层面上提升产品性能

            截至今年4月,日丰已拥有各类专利573项,其中发明专利55项,实用新型专利203项,外观设计专利311项,国外专利4项。

            在这笔宝贵的知识产权财富背后,李白千起到了关键作用。“跟国际同行竞争,关键还是要靠技术。”李白千说。

            管道生产属传统制造业,但其创新也涉及新材料等领域的复杂技术。以管道表面粗糙系数为例,李白千在这个看似平凡的领域下了很大功夫。

             “金属管道的表面粗糙系数约为100微米,塑料管道约5微米,而我们研发生产的一款地暖管的内表面粗糙系数为0.4微米,约等于头发丝直径的1/150。”李白千说。

            为何要执着于一个微米级别的提升?因为光滑的内壁能减少水流阻力,让流速加快,使室内供暖更稳定。如果内壁不够光滑,容易滋生微生物,影响传热能力。李白千说,他们正在研发新技术,通过聚合物结晶形态调控,希望能将该指标继续降低。

            理论联系实践弘扬工匠精神

            与很多科研工作者不同,李白千长期带队研发,参与了不少行业标准的制定,经常被邀请到国际顶级学术论坛作报告;同时,他热衷沉在一线,对于产品特质、制作工艺的熟悉,堪比工作了几十年的一线工人。

             “一根管道的平整度、是不是有杂质和划线,肉眼看不到,但人手能够摸出来。”李白千说。很多产品只要拿在手里,他就能解读出很多背后的信息,“产品刚出来时是有温度的,我们的手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,从温度变化就能了解到很多有用信息,例如挤出过程是否稳定。”

             2015年,李白千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。次年,他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去年,又获得全国轻工行业“大国工匠”荣誉。在佛山制造业界,他被视为实践工匠精神的代表。

            近日,他作为第一完成人参加的项目跻身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清单。“这个项目的技术已经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可减少大量资源损耗,例如每年减少石油资源消耗约 450万吨。”李白千说,这也是一个研发超过十年的项目,希望能够为广东制造争光。


    摘自:《南方日报》